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发展过程
本文由www.china-znyb.com提供
节流式差压流量计自20年代美国和欧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节流装置试验研究,用得最普遍的节流装置--孔板和喷嘴开始标准化,现在标准喷嘴的一种形式--ISA 1932喷嘴其几何形状就是30年代的标准。只有节流装置结构型式标准化了,才有可能把国际上众多的研究成果汇集到一起,其意义是很深远的。在ISO的组织下,经过30余年的努力,第一个节流装置标准ISO 5167在1980年诞生了。但是ISO 5167亦暴露出许多缺陷,如标准中试验数据的陈旧性,直管段长度规定的争议,标准中各项规定的科学性以及节流式DPF准确度如何更提高的问题。整个80年代欧洲和美国进行了规模的孔板流量计试验研究,它为ISO 5167的修订
打下坚实的基础。1999年ISO发出ISO 5167修订稿(ISO/CD5167-1~4),该标准修订稿与现有标准有实质性改变,是一个全新的标准,在技术内容和编辑上都有较大改动。本来预定于1999年7月在美国丹佛举行的ISO/TC30/SC2会议上审查通过为DIS(国际标准草案),但是会议认为尚有细节应再商榷而未能通过。新ISO 5167正式通过估计为期不远。新ISO 5167在标准的两个核心内容有实质性变化,一是孔板的流出系数公式,它用Reader-Harris/Gallagher计算式(R-G式)代替Stolz 式,另一为节流装置上游侧直管段长度的规定及流动调整器的使用。
电磁流量计 K型热电偶 热电阻 双金属温度计 压力变送器 流量变送器 中能仪表-技术部